金融業佈局「數位創新」新指標:智慧部署「詐欺內控」!
受訪者:SAS 台灣業務顧問部 陳新銓副總經理
原文刊登自:TechOrange 科技報橘
隨著純網銀、數位銀行越來越多競爭者進入金融市場,各大金融業者無不加快線上開戶、電支電票整合、金融上雲等FinTech新技術的開發,然而若想搶先在數位創新領域拔得頭籌,業者除了在 IT 技術的投資,更不能忽略「內部安全控制與內部稽核」的管理!
目前金融科技多強調「客戶體驗和便利性」的趨勢,但在提升業務申辦便利性的同時,也因此讓不法人士有機可趁,甚至勾結內部員工進行舞弊。從金管會近期對銀行內控高達7,200萬以上的罰緩、提高新服務審查標準與祭出高階主管職務限制等動作得以發現,各家金融業的「內控能力」已經成為主管機關特別關注的焦點。
如果沒有完善的內控制度、無法降低內部舞弊事件的發生機率,造成客戶損失、影響金融業的商譽和形象,更有可能反過來阻礙金融業在數位創新上的腳步。
現行的「 3 道內控防線」是什麼?如何讓防禦戰略再升級?
既然內控能力已經成為 FinTech 的發展基礎,金融業該如何完善管控機制、降低內部詐欺風險? SAS 台灣業務顧問部陳新銓副總經理建議,首先可以參考金管會所公佈的「銀行內部控制三道防線」,建立詐欺風險管理架構。
- 第一道防線:「業務單位自我管控」
透過檢視業務流程與規範,例如從內部教育訓練,以及人員業績 KPI 調整著手,從中設立風險警示熱區和控制點。
- 第二道防線:「法遵、風控單位監督」
除了根據風險控制點的警示結果進行調查,確認員工有沒有犯罪行為,更重要的是,從調查中找出未知的風險行為模式。
- 第三道防線:「內部稽核監督」
針對不同異常行為訂立稽核規範與因應做法。並對這些制度與程序之有效性提供保證。
然而詐欺者狡詐多變,就目前金融監控的流程來看,三道防線在實際執行上,還需考量更縝密的防禦戰略:
- 第一道防線:內控規範如何在「安全」與「業績成長」取得平衡點?
目前在內控法規上即有理專輪調機制,金融業者如何維護長期的客戶關係,甚至不失去高價值客戶已成為新課題,但未來若安控規範逐漸加重,也將增加業務員與客戶互動的溝通成本;此外,安控規範某部分也揭露企業已掌握的詐欺手法,可謂敵暗我明,恰好讓罪犯有跡可「避」。
- 第二道防線:稽查單位如何不打草驚蛇的進行內部調查?
多數銀行的「內部調查」都是先接到客訴電話,才啟動稽核人員調閱交易往來記錄,過程中耗費數個月,早已慢了一大步。同時,無論是查找資料或致電客戶詢問,這兩種做法都有可能打草驚蛇,讓意圖不軌的內部員工有所察覺,設法淹滅犯罪證據,導致稽核人員無功而返。
- 第三道防線:如何讓內部稽核規範與時俱進?
內部稽核單位進行調查後,將依據調查結果調整或更新內控規範,然而內部稽核單位可能面臨一旦更新公告內控規範,詐欺手法即隨之迅速轉換的兩難局面,且並對新制度的有效性,難以有實質邏輯說服主管機關。
金融監理也要「數位轉型」,藉由 「AI關聯網絡分析」找出關鍵人、事、物!
從上述三道防線的問題中發現,內控機制如何達到高即時性、高隱密性將是成功稽核的關鍵。陳新銓副總建議,或許能以科技的力量協助金融監控「數位轉型」,藉由 AI 技術讓監控化被動為主動,並透過 AI 模型能持續優化的優勢,將調查結果反饋到流程中做到「精準化」監控。
陳新銓也點出 AI 監控在執行上能達到的 3 大優勢
- 第一層優勢:創建 AI 自動化監控模型,即時、隱密地監督異常行為
首先,將包含客戶面的帳戶存提匯轉、金流時間去向到信用狀況等,以及員工面的職級從屬、親屬關係,到業績與財務狀況等所有資料,統整建立 AI 監控模型,再透過警示儀表板即時監督,計算可能弱勢客戶與內部員工的風險分數,即能達到有效且隱密的監控異常行為。
- 第二層優勢:能依據時間、人、事、地動態進行「 AI 關聯網絡分析」
而後續進行調查時,內部詐欺偵測系統也不僅從單一行為判斷,而是綜合客戶/理專、帳戶、位置等不同層次節點間的往來關聯,自動產生「 AI 關聯網絡」進行風險評估,幫助調查人員突破過往用肉眼爬梳紙本資料時,難以判斷的可疑業務員行為。 像是,在相似地址加保過多保單的行員,於非上班時間瀏覽客戶資訊,或是在不同客戶的帳戶間頻繁地金流挪移,即能透過 AI 關聯網絡判斷究竟是正常家族財富管理或是可疑的金流行為。 陳新銓補充,「傳統上調查人員調查單一案件至少要 2 週到 1 個月的時間,而有了 AI 協助繪製出可層層展開的關聯圖,讓調查人員不用 1 天就可以抓住需要關鍵嫌疑人,甚至是集團首腦。」
- 第三層優勢:調查結果即時反饋 AI 模型,加速調查精準度與速度
透過 AI 偵測不只提升前期資料整理的效率,也能加快後期調查的速度,藉由系統迅速掌握可疑行員下一步的犯罪脈絡,並在時間軸線上備齊犯罪證據,一舉突破不法員工的心防,提供主管機關備查資訊。同時,在每次偵查後也能依據人員的回饋優化 AI 模型,讓內部的監控規則更與時俱進。
目前在國內,即有壽險業者實際以此 AI 模型執行僅僅一年,即抓出 20 多位挪用保費、不當行銷、不當勸誘保戶的業務員,及時擋下可能擴大的弊案。
建構整合式詐欺防制平台,提前為 FinTech 轉型打穩根基
在防範內部詐欺之餘,陳新銓副總也建議金融機構應該建立一個「整合性詐欺防制平台」,目前多數金融業者已經提前在「交易監控」與「洗錢防制」等領域布局,然而洗錢已經是金融犯罪中的最終事件,如果能提前做好「內部稽核/風險管理」,就能及早防範金融犯罪發生。
FinTech已是未來金融業的發展重點,而應用AI與系統即時防範內外部詐欺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一個詐欺事件,除了可能將金融業多年經營的成果毀於一旦,更有可能影響創新的速度,金融業者唯有建置完善的內部監控機制,才能在提供客戶越多便利的同時,也能有效掌控風險,順遂地踏上數位轉型之路。
關於SAS
SAS 於 1976 年於美國創立,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分析領域領導者,提供創新的數據分析、人工智慧及資料管理軟體與服務,以協助世界將數據轉換為智能。SAS連續多年獲各大權威調查機構,於資料科學與機器學習相關評比中,列為領導者地位。目前在全球 56 個國家擁有據點,協助超過 82,000 家企業進行最佳商業決策,《財星》雜誌全球 500 強企業中,包含金融、製藥、電信與航太製造等產業,皆 100% 仰賴SAS。
SAS台灣分公司於1989年成立,目前國內超過五百家產業客戶。
更多資訊請參見 SAS台灣官網
推薦閱讀
- Know your blind spots in tax fraud preventionTax agencies sometimes miss fraud that's happening right under their noses – despite robust external fraud prevention efforts. Find out where traditional tax fraud prevention and detection efforts fall short, and how analytics can change that.
- Health care cost containment through big data analyticsHealth insurers are plagued by fraud, waste and abuse. For health care cost containment, an enterprise approach to payment integrity using data management and analytics can help. With this approach, payers can detect and prevent fraud; influence provider, employee and patient behavior; and substantially reduce costs.
- Online fraud: Increased threats in a real-time worldOnline and mobile banking is convenient for customers -- and an opportunity for fraudsters. With fraud methods constantly evolving, an analytical approach is a must for banks seeking early, accurate detection.
準備好訂閱意見領袖觀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