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滑手機救雨林!95國人民一年標註9萬衛星影像 教AI抓濫墾
作者:SAS台灣總經理 陳愷新
原文刊登自:未來城市@天下
近日台灣水情緊張,乾旱反映的正是迫在眼前氣候變遷危機。迎來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來看看人工智慧如何透過保護生物多樣性,拯救人類的未來。
不是只有大企業或科學家才能為氣候變遷挺身而出,其實,躺在沙發上動動手指,你也能一同保護亞馬遜雨林。
群眾外包標註人為開發,AI預測亞馬遜雨林破壞
每年,亞馬遜雨林能吸收大氣中數十億噸的二氧化碳,然而它正在快速消失。去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SAS與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以群眾外包的方式,號眾民眾到手機上的亞馬遜雨林辨識APP,透過人類的眼睛來協助檢視及判斷雨林影像,回報各類林業活動造成的微小跡證,以補足AI尚未學習或識別出的人為開發跡象,共同訓練與優化AI演算法,協助更準確評估及預測森林砍伐狀況。
從去年世界地球日至今年2月,已有來自全球95國家的民眾,為近九萬張亞馬遜雨林的衛星圖像進行分類。群眾外包協助優化亞馬遜雨林的AI模型,加快了過去需要數年才能完成分析的工作,向負責保護的組織和政府發出警報,以推動關鍵的應對政策,更進一步保護雨林。
蜜蜂大量消失,AIoT監測蜜蜂健康
環境遭到破壞,生物也會遭受威脅,比如蜜蜂。
小小的蜜蜂,對生態環境及糧食有大大的影響。全球80%的糧食作物都是透過蜜蜂授粉,可以說,人類進食時,每咬四口食物,就有一口是來自蜜蜂的貢獻。
為滿足全球人口持續成長的需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指出,2050年,農產品必須比現在增產70%。然而,由於蜜蜂承受寄生蟲、疾病、環境風險、女王蜂死亡與營養不良等壓力源,每年冬天全球約有30%的蜂巢會毀損,蜜蜂的死亡率正逐漸攀升。
因此,為了確保未來糧食安全,我們開始用AI技術關注蜜蜂的數量及健康,展開「拯救蜜蜂大作戰」。
SAS與非營利組織Bee Downtown合作,啟動「蜂巢物聯網」創新專案,開發生物聲監測系統——以物聯網技術,在蜂巢中佈建感測器與微型麥克風,並在周邊架設鏡頭進行影像辨識,試圖用AI技術了解蜜蜂的健康程度。
我們將蜂巢數據即時更新至雲端,並連續量測蜂巢內外的重量、溫度、濕度、飛行活動和聲音,以機器學習分析蜂巢的聲音,了解蜜蜂的健康、壓力、蜂群活動,並確保女王蜂是否失靈。若有新女王峰出現,也可警示養峰人,而不用破壞蜂巢進行人工檢查。
此外,當蜜蜂找到好的食物來源,會回到蜂巢,透過「搖擺舞」傳達食物的確切位置。挪威公司Amesto NextBridge,也將SAS機器學習技術應用在自動解碼、分析蜜蜂的舞步,讓養蜂人了解蜜蜂的覓食地點,進一步考慮在新覓食處建立新的蜂巢。(延伸閱讀|薄酒萊如何新鮮準時送到你手中?酒莊用AI預測供需 退貨減80%|)
物種快速滅絕,AI發現瀕危物種威脅
除了用智慧物聯網掌握蜜蜂的健康,AI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也正被科學家用來評估物種瀕臨滅絕的速度。目前,全世界已知的動植物物種超過700百萬,知道哪些物種正受到威脅,是防止滅絕的第一步。
然而,光是評估瀕危物種,專家們就必須審閱大量學術期刊與數據來源;這個過程大量仰賴人力,昂貴且耗時,很難追上物種實際生存條件的改變,使瀕危物種評估十分具有挑戰性。
為解決這個問題,SAS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非營利組織NatureServe合作,以文字分析衡量動植物受到威脅的程度。
過去,每個物種的人工審閱持續,最多需耗費100小時;但透過AI自動審核學術期刊中對特定物種的最新見解,可將時間降到數小時內,也使每五到十年就要重新審閱的瀕危評估,能更頻繁地進行,及早發現瀕危物種。
氣候變遷危機,使整個生態系統變化速度快到即將超出人類經驗、科學理解和傳統建模能力的程度,也令人類越來越難有效及早預防。透過AI和數據分析,能闡明地球生態系統間的相互關係,加快分析速度,及時發現環境災害及威脅,為地球的未來盡一份心力。
推薦閱讀
- Continuous monitoring: Stop procurement fraud, waste and abuse nowProcurement fraud, waste and abuse silently robs businesses an average of 5% of spend annually. And even when organizations invest in detection methods, they’re often let down by their techniques. Learn what continuous monitoring is and why this proven analytical method is key to fighting back.
- Online fraud: Increased threats in a real-time worldOnline and mobile banking is convenient for customers -- and an opportunity for fraudsters. With fraud methods constantly evolving, an analytical approach is a must for banks seeking early, accurate detection.
- Rethink customer due diligenceTo streamline compliance and protect against financial and regulatory risk, re-examine your customer due diligence processes and technologies regularly. With new analytical tools, you can monitor customer transactions or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real time, and accurately segment customers by the risk they represent.
準備好訂閱意見領袖觀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