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導入起手式!
企業該具備的原則與策略是什麼?
作者:SAS Taiwan
原文刊登自: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做到企業級AI:分析驅動、最佳決策以及流程自動化三合一
「AI對企業的價值在協助或部分取代『高重複性』及『高運算量』的人類工作,而本質就是分析」,SAS台灣資深顧問分析師林育宏說明,「AI的商業面貌是分析驅動的自動化決策,為建構這樣的價值,在應用上要做到讓營運流程具備『分析驅動』、『最佳決策』以及『流程自動化』三要素合一。」
林育宏以電商導入AI為例,商業目標是從消費者的大量消費、瀏覽紀錄中,使用AI學習分類消費者的數位樣貌,加以預測其購買機率、潛在流失機率。我們該如何開始呢?
首先,分析團隊必須瞭解資料特徵、業務情境、應用限制等,以擬定「分析策略藍圖」,協助營運單位快速預測消費者的未來行為(Prediction)。-分析驅動
進一步地,透過業務經驗或進階演算法,從眾多行動方案中,擬定出對客戶與公司而言整體最好的決策(Optimization)。-最佳決策
同時,分析團隊需反覆評估整體流程的邏輯是否符合AI導入的預期產出,最終由IT人員將「資料→模型→決策」的流程做到自動化(Automation)。-流程自動化
上述透過分析驅動,到完成自動化決策的流程,能大幅降低「高重複性」或「高運算量」人力的需求,將員工生產力集中在高附加效益的策略性業務上,實現企業級AI的價值。
做到企業級AI:分析驅動、最佳決策以及流程自動化三合一
許多企業發展AI專案時,光在啟動階段就因面臨到不同部門對導入AI有認知落差而延宕。究竟開始投入時,該如何雙方協作?林育宏以金融業打造智能客服為例,分享SAS協助業者發展AI的實際程序:
Step1:發想業務情境-由營運部門提出,根據AI三要素,思考商業情境。例如:我們要打造一個智能客服,滿足「自動回應客戶的常見問題,並從對話過程中適時提供客戶感興趣的服務或商品,進而提升客戶滿意度與營運績效」。
Step2:拆解分析命題-由AI或分析團隊提出,將業務情境細分成多個分析命題。例如:「如何從對話中瞭解客戶意圖?」、「如何專業回應客戶問題?」、「如何瞭解客戶偏好、特徵?」、「如何做到個人化推薦?」。
Step3:擬訂分析策略-由AI或分析團隊對每一個分析命題提出多個模型或演算法,如:「自然語言處理」、「意圖預測」、「情緒分析」、「客戶特徵工程」、「客戶偏好探勘」,並開始與技術、營運部門討論業務邏輯。
Step4: 盤點營運數據-由AI或分析團隊與業務部門討論,共同梳理實際可取得資料並建立衍生變數,如:「即時對話文字資料」、「帳務流量資料」、「客戶行為資料」、「CRM價值特徵」。
Step5:建立AI模型-由AI或分析團隊開始將企業數據由「資料型態」轉換成「模型型態」,建立智能客服模型。該智能客服模型經過測試後,正式部署到實際的營運環境中。
完成以上步驟後,當客戶開始與AI模型互動,企業即可收集到更多的資料,並回饋到下一次的AI訓練中建立良性循環機制,長期下來為企業探索更多潛在新商業。
完成AI基礎建設 – 統一、協作的分析平台
「如果說分析驅動是AI的關鍵起手式,那麼擁有一個『統一架構、共同協作的分析平台』就是AI部署的最後一哩路。」
林育宏提醒,AI被高層認可的初步價值在於部署的速度及業務解釋的透明度,因此全程化的AI分析週期-從資料管理、分析洞察、模型部署,到資料視覺化都相當重要。企業要完成AI基礎建設需注意三件事:
- 共享且協作:支援不同程式語言的協作環境,例如:Python、R、SAS、Java等;且所有人均共享分析結果及模型。
- 高運算效能:從資料管理、多元的模型演算,到模型推論的效能。
- 資安權限控管:加速AI模型開發的同時,也能讓管理者統一治理數萬個模型及資料安全。
林育宏總結:「擁有統一架構的分析環境才得以讓企業的資料科學家、商業分析者及決策者協作AI的多樣性、共享策略,同時完成控管。最終,AI的價值與倫理才得以被信任。」
推薦閱讀
- 疫情期間網路交易大增,全面防護金融詐欺犯罪前言:後疫情時代,網路交易增加,金融詐欺犯罪也層出不窮。金融業要平衡客戶體驗及詐欺防制,需要啟動詐欺防護三機制,才能因應瞬息萬變的未來。
- When it matters: Safeguarding your organization from the insideWith evolving threats, fraud detection technologies have to be flexible and nimble, and automated risk detection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decision advantage.
- Rethink customer due diligenceTo streamline compliance and protect against financial and regulatory risk, re-examine your customer due diligence processes and technologies regularly. With new analytical tools, you can monitor customer transactions or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real time, and accurately segment customers by the risk they represent.
準備好訂閱意見領袖觀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