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移入案例頻傳!AI如何找出最高風險感染者?
作者:SAS台灣總經理 陳愷新
原文刊登自:未來城市@天下
台灣有幸重啟社會經濟活動,進入樂活防疫階段,但是邊境解封壓力不斷襲來、第二波疫情回擊警鐘猶在,位居前線的「疫調工作」成為無法鬆懈的關鍵任務。
人力拮据且資源有限的公衛體系,該如何更有效率地運用人工智慧,應對不斷燎原的疫情星火?
地理位置分析與疫調第一人:約翰・斯諾
把時間調回到1854年。當時的倫敦霍亂疫情肆虐,單單一個社區,短短2週內就超過500人死亡。
當時理論認為,霍亂以某種傳染性顆粒,透過空氣傳播使人致病。不過,倫敦一位醫師約翰・斯諾(John Snow)卻懷疑,「水」在其中推波助瀾,決定在社區挨家挨戶調查。
他計算了該社區每戶霍亂死亡人數,將這些資料歸納到被稱為「鬼圖」(Ghost Map)的地圖上,發現霍亂死者大都集中在布羅德街(Broad Street)一口水井周圍。他訪問感染者及其家人,發現他們都從此水井取水,後續也證實是糞池污水滲入了水源,經由該水井擴散到水系統。
斯諾使用地理位置進行疾病傳播分析,找出霍亂真正傳播成因,成功減緩擴散。這個重大貢獻,讓他被後世尊稱為「現代流行病學之父」;而他繪製的鬼圖,則被譽為地理資訊系統(GIS)的濫觴,也使他成為採用「疫調手法」緩減傳染並傳播的第一人。
150多年後的今天,為對付新冠肺炎,整個世界仍基於斯諾的「地理位置分析」與「接觸者追蹤」基礎,發展出現代化的偵查與疫調方法。
然而棘手的是,新冠病毒傳播更快速、更全面,美洲、印度地區確診數持續攀升,歐亞部分區域也燃起第二波疫情。人力拮据且資源有限的公衛部門及醫療體系,該如何更有效率地運用人工智慧和分析功能,應對不斷燎原的星火?
AI協助疫調,用「速度」拯救更多生命
自1930年代以來,「接觸者追蹤」(contact tracing,即「疫調」),即為公衛人員仰賴的技術。這是一個相對簡單的過程:疫調人員訪談確診者或疑似病例,評估三項內容:
第一,過去14天內跟誰有過互動?
第二,大多數時間在哪裡度過?
第三,互動的持續時間和時機如何?
這些關鍵面向概括了主要資訊,但現有流程卻有一些缺點:
首先,許多紀錄僅存於「紙本」。若要將這些資訊輸入資料庫,要靠第三方手動完成,從「紙本」轉換到「電子」時,資訊可能會遺落或不一致,造成分析失準。
再者,患者提供的資訊「可能不完整或遺漏」。這不一定是刻意隱匿,而是患者很難記住所有互動過的人,以及過去兩週去過的地方。
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個弱點,就是「疫調速度遠跟不上疾病傳播速度」,這導致疫調人員難以確定個案的優先次序,以及如何配置有限的時間。
譬如,一週內,一位疫調人員可能會訪談10至30人,但這些人的接觸者卻可能上百成千。疫調人員如何找到最高風險者?如何劃分優先級別,確定首要接觸者名單並追蹤他們?哪些人即使延遲行動也不會帶來風險?
可協助繁複又不斷變化的事件,即為人工智慧價值所在;讓AI協助疫調流程自動化,將能大大協助全球的公衛人員。(延伸閱讀|哪些政策在PTT被推爆?後疫情時代做這3件事 轉型AI政府正當時|)
如何執行?
先建立一個中央數據庫,盡可能匯集所有接觸者追蹤資訊(你可能驚訝,但現今全球擁有這樣資料庫的公衛機構並不多);接著設法豐富資料源,如納入高風險區域地點,如醫院位置、工作人員名冊資料、連結航班與郵輪旅客資料、政府因應緊急事件所許可存取的信用卡交易紀錄、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及實際地址等,以了解接觸者去過的餐廳與商店,甚至手機位置資料等。
而後,即可在資料庫基礎上,開始運算風險分數,產生智能預警。
舉例來說,系統排序出風險分數高低後,捉出了風險分數高的接觸者「小賽」。進一步探索,發現她在護理之家工作,她每天搭乘大眾運輸工作且經過最大轉運站,她還有位同事同樣被列為需追蹤的接觸者。以上這些行為與狀態,使系統對她產出警報。
我們繼續下鑽網絡圖,發現她的住址下有其他三位同住者,其中一位是她弟弟「小仕」,其在某金融機構上班,而一周前該金融機構有確診案例。
這意味著,小賽與高風險者一同工作、一同居住,她與許多人有社交接觸,且她所在安養機構傳播風險相當高,如果不慎,後果不堪設想。(延伸閱讀|「全美最佳醫院」如何用AI超前部署?|)
過往的疫調流程,可能會先關注小仕;經過層層擴散,數天或數週後,疫調人員才會關注到小賽。但只要幾秒,人工智慧便能建立關聯網絡並自動預警的流程(註1),使有限的疫調人力追上病源,針對患病風險最高的接觸者、可能的超級傳播者,可能的無症狀感染者,即刻採取行動。
同時,隨著接觸者追蹤資料不斷匯入系統讓AI學習後,也能找出未知或缺失的連結,進一步再架起防護陣線。要大規模因應並對抗疫情,打造自動化調查關聯網絡,是相當關鍵的能力。
電信公司分析地理位置,提供防疫對策
舉例來說,亞洲某大電信業者於新冠肺炎發生後,攜手SAS利用群體的行動通訊及基地台資料(註2),打造整合地理位置分析的視覺化平台,分析大規模人口移動的數據,提供政府防疫政策的科學基礎。
該電信業者將確診案例分佈,及全國家每月約4,000萬次的移動資料量,如人群平均移動距離、移動方式,目標地點與方向等,整合在地圖上,觀察3、4月間首都和周邊地區的狀況。
結果發現,出現確診病例的地點,與綜合傳播速度指標高的地點,呈現南北向廊道的城市,剛好和鐵路與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要道重疊。進一步探鑽案例較多的社區,發現可定義出非高確診數、卻有高風險傳播潛力的地點,如每日往返大型科技園區的要塞等。
這些預測模型,比對後續月份的確診數,證實準確度達94到97%。
這些重要預警指標,可協助政府機關瞭解疫情潛在傳播方向,及時提出管控大眾運輸和社區居家防疫的政策;而針對即將進入疫情傳播高峰的城市,則可超前部署醫療資源。下一步還能評估哪些地區疫情將趨緩,可從居家防疫限制解封,降低對地方經濟的衝擊。
視覺化地理位置分析的技術,讓公衛決策者能層層了解正在發生的事件及檢視所有資料,進而在短時間內橫向連結各機關做出回應,發揮指揮體系效率。
公衛決策講求精準與效率,導入新科技,能讓接觸者追蹤與地理位置分析等人工作業,變得更「智慧」。目前看來,這場「戰疫」短期內不會結束,擁抱世界之前,台灣的疫調流程、政府指揮系統,需要部署地更完備。
註1:更多疫調應用說明,請詳見SAS 2020 Global Forum《接觸者追蹤,政府部門如何採用更智能的疫調方法?》
註2:此專案使用的資料,並無追蹤或定位特定個人,僅為大規模人口彙總式分析
推薦閱讀
- Online payment fraud stops hereBillions of dollars each year are lost to online payment fraud through channels that provide convenient – yet vulnerable – ways to shop and bank. See how to fight back and win with advanced analytics.
- Stop contract and procurement fraudFraud affects an estimated 30 percent of organizations' procurement processes. Beyond business rules and anomaly detection, analytics can detect and prevent fraud and preserve the integrity of the procurement process.
- Taking pre-emptive action to stem the tide of VAT fraud lossesEU countries lost an estimated €159.5 billion in VAT revenues to VAT fraud in 2014. The solution? Hybrid fraud analytics technology.
準備好訂閱意見領袖觀點了嗎?